本报讯
高考临近,考生的膳食安排成了不少家长关注的话题之一。“考前、考中该如何安排孩子的饮食?”“这段时间孩子身心压力都很大,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进补?”“孩子最近经常复习到比较晚,而且养成了喝咖啡提神的习惯,这样对高考会有影响吗?”连日来,不少考生家长纷纷致电本报“高考求助热线66700110”咨询高考期间考生膳食安排相关问题。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这些问题,我省公共营养师黄维红昨日一一进行了解答,并就高考膳食安排方面考生家长可能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提醒。记者 刘泽飞
确保安全,杜绝食物中毒
虽然考生的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千差万别,高考期间的饮食安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黄维红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是为家长们提供了一些高考饮食安排的原则建议。“最重要的原则当然就是要把握安全,不要因为饮食不当引起任何不适;同时,摄入的食物要能让考生保持思维能力,让大脑长时间高效率地工作;此外,膳食安排要合理,保证考生夜间睡眠良好,第二天充分恢复精力。”
在黄维红看来,高考饮食安排,最大的前提就是要保证饮食卫生,避免任何形式的食物中毒。“凡是有可能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者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都应当非常慎重。”
其次,考生家长在安排一日三餐时,要选择能够稳定考生血糖,B族维生素含量又高的食物,食物不要完全精白细软,因为这样的食物血糖波动太大,不利于长时间的脑力活动,可配合一些粗粮、豆制品、蛋类、奶类和少量肉类。同时,这样还能延缓血糖反应,让大脑在三小时内有持续地能量供应。最后,为了保证高效的复习和良好的睡眠,晚餐吃七八成饱即可,多吃蔬菜和豆制品,肉类不过多,烹调不油腻,以免影响考生夜间的睡眠。
高考期间家长没必要特意改变孩子食谱
“每年高考前,都会有不少家长问孩子高考几天该吃什么好。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平常怎么吃,高考期间也类似即可,没有必要特意改变孩子的食谱。” 黄维红建议家长们在为孩子制定高考食谱时,可以在保持孩子既往饮食习惯的前提下,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孩子能接受,同时对大脑状态有帮助的食物,比如富含卵磷脂的鸡蛋、豆制品、面汤等;富含核酸、牛磺酸和DHA的海鲜、贝类、鱼类等;富含维生素的粗杂粮、瘦肉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花生、西瓜子等,以及可缓解疲劳的新鲜水果。
黄维红特别强调,家长需要注意不要突然改变考生的饮食习惯,因为一旦食品大变脸,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代谢特点,突然增加或减少食物,可能会导致机体代谢暂时不适应。与此同时,黄维红还提醒家长,不要迷信任何食物,无论是天然食物,还是保健食品,对大脑状态和考试成绩来说,没有哪一种的作用是神奇的,偏向任何一种,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膳食的平衡。
“在往年高考期间,有家长为了给孩子改善伙食,特意花大价钱买大量的虾、蟹等海鲜做给孩子吃,结果孩子胃肠不适应发生腹泻,这就得不偿失了,像海鲜、豆子等食品,如果考生平常很少吃或者不习惯吃的话,家长一定不要为了给孩子补充营养而安排,避免好心办坏事妨碍孩子的临场发挥。如果实在要做点新鲜花样慰劳孩子,不妨等到考试之后。”黄维红表示,虽然高考期间膳食安排不用太刻意,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无论时间多么紧张,家长一定要监督考生定时、规律用餐,尤其应注重早餐。
没必要突击进补,小心弄巧成拙反伤身体
每年高考前夕,很多爱子心切的家长们,在忙着为孩子准备各种营养食谱补充营养的同时,也纷纷从市面上购买各种保健品,希望给在复习备考中的孩子“补钙”、“健脑”或“提高记忆力”等。在黄维红看来,考试期间补充营养有必要,但要适当且注意方法,“进补”各种保健品,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补充营养、补充脑力不是短期能够提高的,短期突击没有意义。”黄维红表示,相较于“进补”,食物安全、睡眠质量良好,对于保证大脑高效运作更重要。“据我了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之前还专门发布过提示信息,称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也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所以,家长根本没必要去花这个冤枉钱,还不如花点功夫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更有效。”
前几年,一些地方出现高三“吊瓶班”,全班学生吊瓶输氨基酸来保持体力。对于个别家长考前为孩子注射氨基酸等药物以期提升备考状态的。黄维红表示,氨基酸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根本就没有补充能量的功效,而且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氨基酸风险很大。“如果家长确实认为孩子缺乏蛋白质等营养,可让其每天吃一个煮鸡蛋,喝一瓶牛奶,效果说不定还更好。”黄维红说,对孩子来说,自然摄取营养,好好休息,保持运动,比变着法子给孩子进补要强。  |